读史致用
智子疑邻
《韩非子》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。宋国有个有钱人,他家的墙壁因为天降大雨而坍塌了。他儿子看了说:“这个坍塌的墙壁应该赶紧修补,不然的话,晚上肯定会有贼从这儿爬进来偷东西。”邻居家有个老人正好也看见墙坏了,就劝这人赶快修补起来,不然肯定要丢东西。但是有钱人根本不听他儿子和邻居的劝告。结果这天晚上,果然有贼从墙壁坍塌的地方爬进来,偷走了大量财物。于是这个有钱人和他的家人都夸奖儿子聪明,有先见之明,但却怀疑盗者是邻居家的老人。
点 评
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,这看起来可笑,为什么会这样呢?究其原因,这家人之所以赞赏儿子聪明,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,是因为他们看待这件事的时候存在偏见,只晓得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,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,就难免主观臆测,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。因而人只有提高自身修养,不断克服各种偏见,才能做人做事公平公正,实事求是。
读史致用
疑人偷斧
《列子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从前有个乡下人,有一次丢了一把斧子。于是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。但是到底是不是邻居的儿子偷了呢?于是,他每天都特别留心观察邻居的儿子,并且觉得越看越像是邻居的儿子偷了斧头。看邻居家人走路的样子总是急匆匆的,看他的神态总觉得有些做贼心虚的意味,看他的动作也觉得奇怪,看他的表情总有几分鬼鬼祟祟,甚至连说话时的声调都和平时不大一样,像是偷了斧子一样。这样观察了几天,简直是越看越像,最后几乎可以肯定就是邻居的儿子偷了自己的斧子。
后来,这个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,无意中挖出了那把斧子。之后他再碰见邻居家的儿子,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,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,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,那人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都正常得很,再不像偷斧子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