乏竭:疲乏口渴。
五脏的阴气,安静时就精神内藏,躁动时就易于耗散。假如饮食过多了,肠胃就要受伤。气失其平和而喘息迫促,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肺;气失其平和而忧愁思虑,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心;气失其平和而遗尿,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肾;气失其平和而疲乏口渴,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肝;气失其平和而过饥伤胃,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脾。各种痹病日久不愈,会越来越往人体的内部发展。如属于风气较胜的,那么病人就比较容易痊愈。
帝曰:痹,其时有死者,或疼久者,或易已者,其故何也?
岐伯曰:其入脏者死,其留连筋骨者疼久,其留皮肤间者易已。
留连:即流连。
黄帝问:痹病时有会死的,有疼痛很久不好的,有很快就好的,这是什么缘故?
岐伯说:痹病侵入五脏的,就会死亡;缠绵在筋骨里的,疼痛就会长久不好;如邪气只留在皮肤里的,那就容易好。
帝曰:其客于六腑者,何也?
岐伯曰:此亦其食饮居处,为其病本也。六腑亦各有俞,风寒湿气中其俞,而食饮应之,循俞而入,各舍其府也。
此亦其食饮居处:饮食不节,居处失宜,是腑痹致病的根本原因。
六腑亦各有俞:六腑各有腧穴。亦,语助词。
黄帝道:痹病有的侵入到六腑,是什么情况?
岐伯说:这是由于饮食不节,居处失宜,成为腑痹的根本原因。六腑各有腧穴,风、寒、湿三气从外侵袭了一定的腧穴,而又内伤饮食,外内相应,病邪就循着腧穴而入,各自潜留在本腑。
帝曰:以针治之奈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