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遂宁KTV招聘网 > 遂宁热点资讯 > 遂宁励志/美文 >   .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①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

. 凡亲属名称皆须粉墨①不可滥也无风教者其父已孤呼外祖父

2022-07-02 11:16:00 发布 浏览 806 次

6.17凡亲属名称,皆须粉墨①,不可滥也。无风教者,其父已孤,呼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同,使人为其不喜闻也。虽质于面,皆当加外以别之;父母之世叔父,皆当加其次第以别之;父母之世叔母,皆当加其姓以别之;父母之群从世叔父母及从祖父母,皆当加其爵位若姓以别之。河北士人,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;江南田里间亦言之。以家代外,非吾所识。是亲属的称谓,都应当分辨清楚,不可胡乱混用。那些缺乏教养的人,在祖父祖母去世之后,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与祖父祖母一样,这就让人听了很不高兴。即使是当着外祖父外祖母的面,也都应当加上外字以作出分别;对于父母的伯父、叔父,都应当加上排行次序以作出分别;对于父母的伯母、叔母,都应当加上她们的姓氏以作出分别;对于父母众多的堂伯父、堂伯母、堂叔父、堂叔母以及堂祖父、堂祖母,都应当加上他们的爵位或姓氏以作出分别。河北一带的士人,全都称呼外祖父外祖母为家公家母;江南一带的乡下也这样称呼。以家来代替外,这就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了。 粉墨:粉为白,墨为黑,粉墨即使黑白分明、明确区分。

对于亲属的称谓,应当明确加以区分,而不要引发误解和歧义。例如,如果自己的祖父母已经去世,而称呼外祖父母为祖父母,就会让外祖父母感到不高兴,因为这是在用已经去世的人的称谓称呼他们。诸如这样的小节,也许无伤大雅,却很让人心生不快,所以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。

至于为什么会混淆称谓,乃是因为一些人想向别人示好,例如,现在独生子女较多,很多人便让自己的孩子也称外祖父外祖母为祖父祖母,以博取外祖父外祖母的欢心。其实,这是不应当的。

6.18凡宗亲世数,有从父,有从祖,有族祖。江南风俗,自兹已往,高秩①者,通呼为尊,同昭穆②者,虽百世犹称兄弟;若对他人称之,皆云族人。河北士人,虽三二十世,犹呼为从伯从叔。梁武帝尝问一中土人曰:“卿北人,何故不知有族?”答云:“骨肉易疏,不忍言族耳。”当时虽为敏对,于礼未通。是同宗亲属的世系辈分,有从父,有从祖,有族祖。江南的风俗,自同辈往上,对于官职较高的,一律称为尊,而对于同宗同辈的人,即使是相隔百代之后,也还是称为兄弟;如果是跟别人谈起,则全都称作族人。河北一带的士人,虽然隔了二三十代,仍然称呼为堂伯父堂叔父。梁武帝曾经询问一个中土的士人:“你是北方人,为什么不知道有宗族这一回事呢?”那人回答道:“骨肉之亲容易疏远,所以不忍心用族来称呼。”这在当时虽然算得上是机智的回答,但在礼法上是说不通的。 秩:官吏的俸禄,引申为官职的高低。 昭穆:古代的宗法制度,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,以始祖居中。二世、四世、六世位于左方,三世、五世、七世位于右方,左方的称作昭,右方的称作穆。故知昭穆即同宗之意。

这是讲同一宗族的称谓。

关于之推所讲到的事例,那个中土的士人应当是忽略了同宗族的人,所以梁武帝才会如此问他。他当时虽然作了机敏的应答,其实是违背礼法的。为什么?因为他以小家(骨肉之亲是小家)而忽略了宗族。后世宗族制度逐渐衰亡、家族概念日益淡薄,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多了。这样的人,其实便是孔子所说的“巧言令色”之人。

6.19吾尝问周弘让①曰:“父母中外姊妹②,何以称之?”周曰:“亦呼为丈人③。”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。吾亲表所行,若父属者,为某姓姑;母属者,为某姓姨。中外丈人之妇,猥俗呼为丈母,士大夫谓之王母、谢母云。而《陆机④集》有《与长沙顾母书》,乃其从叔母也,今所不行。

我曾经问周弘让:“对于父母亲的中表姊妹,应当怎样称呼?”他回答说:“也称呼她们为丈人。”自古以来,从没见过用丈人称呼妇人的。我家表亲所奉行的称呼是:如果是父亲的中表姊妹,就称呼为某姓姑;如果是母亲的中表姊妹,就称呼为某姓姨。父母中表兄弟的妻子,俚俗称呼为丈母,士大夫们则称呼为王母、谢母。而《陆机集》中有一篇《与长沙顾母书》,其中的顾母就是陆机的从叔母,今天不再采用这种称呼了。 周弘让:周弘正之弟,生性简素,博学多闻。 中外:即内外。舅之子女为内表,姑之子女为外表。 丈人:古时称父辈老人为丈人。 陆机:字士衡,晋朝人,著名文人。

此段讲述了对父母亲的中表姊妹的称谓,许多地区现在还通用。

6.20齐朝士子,皆呼祖仆射①为祖公,全不嫌有所涉也,乃有对面以相戏者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