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《周易》产生的历史是一个奇迹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就称它是“
(二)《周易》产生的历史,是一个奇迹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就称它是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杰作。传说上古伏羲氏画出八卦,中古文王和周公重卦系辞而演为六十四卦的《易经》,近古孔子阐发其义理,写成“十翼”,是为《易传》。《周易》是一部占筮之书,演变成哲学典籍,经历了数百年之久,其酝酿成型而丰富完善的过程,为任何其他古代典籍所不可比拟。
(三)《周易》的文化思想价值,异常特出。早在西汉时期,它就被列入学官,视为“六经之首”,同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诸经不同,它不只提供某一方面的文化知识,尤其为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提供教材,为一切学术研究者所重视。魏晋时期,“玄学”盛行,《周易》又驾乎《老》《庄》成为“三玄之冠”,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抽象思维能力,发挥过重大影响。三千年来,研究《周易》,揭示其象数奥秘,阐发其精深义理者,代不乏人,各有著述,形成了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——“易学”。易学史上,学派甚夥,《四库全书》将其概括为“二派六宗”。迨及近代,不少中外科学家将《周易》象数同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,在传统的象数派和义理派之外,又异军突起科学易学派,此派发展迅猛,方兴未艾。
(四)称《周易》为东方文化之奇葩,尤在其玄妙的义理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。它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特殊的宇宙演化图式,即所谓“《易》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。(《系辞上》)以太极为原初的这一宇宙演化理论,力求探索宇宙的起始及其演化过程,立论恢宏,思虑玄妙,基本上奠定了东方哲学思维模式的基础,影响极为深远。《周易》哲学的另一特点,在于建立了“三才”统一的宇宙论,主张“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。(《说卦》)三才之道的统一,涵盖了宇宙之阴阳消长,万物之刚柔变化,人生之道德准则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三千年来,《易》乃大道之原,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,并已日益得到国际易学同仁的认同。
二、《易经》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
《周易》一书分《易经》《易传》两大部分。经乃占筮之书,编成于殷周之际,为上古巫史文化的遗存;传乃战国中后期作品,为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,反映新兴封建阶级的世界观。
《易经》结构特殊,体系井然,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两大部分有机组合而成,如此体例的哲学著作,世界文化史上实属罕见。
《周易》的符号系统,由八经卦(三画卦)和六十四别卦(六画卦)组成。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象都由阴()、阳()两个符号依不同次序组合。
八卦指:乾()、坤()、坎()、离()、震()、巽()、艮()、兑(),代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雷、风、山、泽八种物质性的东西。远古之人认为这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八种基本物质要素。
六十四卦,每卦六爻,分别由两经卦构成。六十四卦有一定先后次序,卦序中包含有深刻哲理,其中否泰,剥复,损益、鼎革,既济未济等卦,从卦名即可看出有着对立统一关系。每卦六爻,又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结构,内部存在着贞悔、三才、比应、承乘、互体、旁通等关系。
《周易》的文字系统,包括六十四节卦辞,三百八十四节爻辞。其文字内容多从上古占筮所得的繇辞筛选而来,还有一些属于古代的民歌、民谣、哲理格言等。
卦辞断一卦之吉凶,爻辞断一爻之休咎,卦、爻辞中,包括取象之词,叙事之词,断占之词等不同组成部分。
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显然各有特点。符号系统的特点,在于使思想规范化,系统化,乃至图式化;但有很大的局限性,它是一些“空套子”,不辅以卦爻辞则难于独立表述某种固定的思想。文字系统的特点,在于古奥的词句具有鲜明的形象性,而这些形象所表述的思想,除极少记述特殊历史事件外,大都超越时空,没有固定所指,它同符号一样,也类似一些“空套子”,可以任人拟议,这些词句向无确诂,而富有极大的再诠释性。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相互诱导,相互启发,演成极为繁复、言人人殊的理解义。
《易经》包含的四百五十节卦爻辞,有着广泛的文化内涵。如果将它从卦爻象中独立出来,从研究上古文化知识的角度加以考察,所包含的自然、社会知识内容,大体可分为如下一些方面(各举一、二例以窥全豹之一斑):
关于自然现象、自然规律的知识。“履霜,坚冰至。”(坤六二)“密云不雨,自我西郊。”(小畜卦辞、小过六五)
关于阶级矛盾、政治斗争的知识。“大君有命,开国承家,小人勿用。”(师上六)“何校灭耳,凶。”(噬嗑上九)